学生“凑”荣誉证书臭的是真荣誉
近日,据《齐鲁晚报》报道,山东省城一大学,“去北门”办个假荣誉证书、实习证明成了少数毕业生的选择。记者暗访发现,该校北门外一家复印室,制作贩卖已印有印章的假证。“大学北门对面一家复印社给学生办假荣誉证书、实习证明、学生干部聘书,而且都有章,什么章都有。”近日,山东建筑大学大四学生王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学生反映,办假证至少存在了两年。
有市场就有需求。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可能高达770万,2016年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在找工作,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要面试就业单位时,才发现大学期间荣誉不够,为了能让简历变得更加“好看”,使自己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复印店卖假荣誉证书,学生买假荣誉证书、假文凭等事件已经屡见不鲜。
面临就业之际,在竞争压力巨大影响下,大学生“凑”荣誉证书,最终臭的是自身的荣誉。诚信乃做人之本,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栋梁,自身的诚信修养最为重要。面试官面试看简历仅仅是对人的一个基本的判断,“荣誉证书”虽能给求职者脸上添光,给面试官带来良好的初次印象,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造假荣誉证书被单位发现,伤害的就是自身的荣誉,对自己长远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试想想,若连荣誉证书也要造假,给自己打上了不诚信的标签,单位又怎能把涉及利益工作重担托付于你?
大学生就业需要“凑”的不是荣誉,而是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守住“饭碗”最根本的因素,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才是解决自身就业的唯一道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均对“就业能力”给出了一些指标。这些指标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强调语言和数据、信息处理的基础素养;看重思考力和学习方法、学习认知能力;强调社会关系和个人的自律能力,以及个人自立于社会的能力。这些能力均是在公司工作逐渐显现出来,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这些基本能力,多高大上的荣誉证书也拯救不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这些能力均是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以及课外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积累起来,而不是靠虚假的荣誉堆积起来。
希望学生能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不“凑”荣誉证书,让荣誉证书遗臭于“复印店”里。